学前比较教育串讲精华小抄 不得不看

作者:nhjy发布时间:2021-03-04浏览量:

  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19世纪初叶

  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概念。利利安以此书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康午尔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受三个主要目的的指导:

  (1)“报导—描述”目的

  (2)“历史—功能”目的

  (3)“借鉴—改善”目的

  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文学科,是以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各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

  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

  局部研究——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另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

  主题比较——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

  总体比较——是对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一方面在于借鉴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经全,改进本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接触的日益频繁,各国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注意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的成就和经验,以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对象:从研究领域来说,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涉及学前教育整个领域,从研究时间来说,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

  方法: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以比较法为主。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1调查法2文献法3比较法4分析法

  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

  1、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

  2、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借鉴

  3、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1区域研究(整体研究、局部研究)

  2问题研究(主题比较,总体比较)

  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观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

  2、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静止的、凝固不变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

  3、用实践的标准来检验学前教育理论,而不是以主观想像来分析和判断问题。

  1816年,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

  1820年,怀尔德斯平在伦敦创办了幼儿学校

  1913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了保育学校

  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费舍法案》,正式将保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

  1933年,颁布了《哈多报告》,这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极为重要的文献。

  1995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分布了一项耗资7.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名解)

  1770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编织学校”,教育和照顾4-7岁儿童。学前教育机构“母育学校”先驱的教育家凯果玛。

  1881年8月2日,法国政府发布政令,将各种教育机构的名称统一为“母育学校”。

  19世纪最初20年,为解决妇妇劳动就业,幼儿无人看管的问题,其目的在于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且多为季节性设施,侯爵夫人巴乌利美开设保育所。

  20年代中期以后至40年代末,在英国幼儿学校的影响下,德国也出现了以弗利托娜为代表的幼儿学校运动。

  19世纪下半期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的发展。

  1837年,福禄倍尔在德国创办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将其命名为“幼儿园”。

  保育学校:保育班为儿童提供免费的保育。

  有两种人事儿童教育工作的职业群体:教师和托儿所保姆

  英国官方首次在1967年的《普洛登报告书》中肯定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法国学前教育的机构承担着多种职能:教育、保育、诊断和治疗。

  1924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福利法》。该法案基本上定下了德国学前 儿童教育的基调,即把学前儿童教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并划归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

  1970年,联邦德国教育委员会在讨论《教育结构计划》也把学前教育纳入计划的构想之中。

  德国学前教师训练有三个不同的层次:训练学院、技术学院、大学

  情境论的主要特点是:以儿童的生活情境为中心、社会学习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建立混合组以取代传统的同龄组、家长,禽里和其他成人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于幼儿园、灵活的教学安排、将幼儿园变成儿童的生活环境。

  1825年,欧文在美国印度安纳州创办的共产主义公社“新和协村”的教育机构中,设有幼儿学校。30年代的美国曾出现了“家庭教育运动”

  1860年,美国妇女伊丽莎白·皮博迪在波士顿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英语幼儿园。

  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一场以发展初等教育为目的的公立学校运动。

  1873年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出现了美国的第一所公立幼儿园。

  美国学前教育的类型:幼儿园和保育学校。

  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海伊斯科普认知取向课程模式,银行街模式,直接指导模式,发展适宜性课程,显性课程和零点计划课程。

  1860年,在俄国出现了第一所幼儿园。

  1971年苏联解体。

  1869年,在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刊物《幼儿园》

  1938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了《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园工作指南》

  前者规定了教育目的、任务、组织,幼儿园的基本类型,对儿童的营养和幼儿园房舍的要求。其中包括以本民族语言进行工作和实行一长负责制等。《幼儿园教养园工作指南》是根据幼儿园规程编写的。它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式等具体化了。

  幼儿教育通常指的是7岁以前的儿童教育,属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学前教育则是指义务教育开始年龄5岁以前的儿童教育。

  1964年,文部省再次修订并颁布了《幼儿园教育大纲》

  1964年日本开始实行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1876年,文部省决定成立以培养幼教师为目的的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并建议在女子师范学校内建立附属幼儿园。

  日本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正式开办。

  日本一向有重视幼教师资培养的传统,幼儿园和保育所的教师均称为“保姆”。1899年,文部省制定了《幼儿园保育所设备规程》

  1949年,文部省公布了《教谕许可法》,将幼儿园的保姆改称为“教谕”和“助教谕”。

  1926年,文部省正式制定了《幼儿园》

  1966年将《保育公约》作了修改,并改称为《幼儿园教育》

  七章:1938年,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幼儿教育领域,并在此领域作出了第二项大的举行——成立了高丽夫人儿童中心。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为了纪念高丽夫人对澳大利亚幼儿教育组织所作的巨大贡献。

  皮克报告先于米德报告,在某种程序上,米德报告受到了影响。因为两者试图紧密配合以建立一个符合逻辑的整体的教育结构。米德报告吸收了皮克报告中的一些建议,但它更多地认为学前教育服务的目的是为家长为家庭提供教育帮助。米德报告建议政府公平地对各种学前教育机构,增加资金投入,建议政府关注家庭、社区和国家学前教育中的相对作用。它在资金方面的建议对新西兰早期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言所起源于1982年的毛利文化再运动。

  政府的报告《5岁之前》采纳了米德报告的许多建议,米德报告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政府设立了由当地的家长语言会管理的保育中心。但《5岁之前》宣布现有的管理机制不变,这就意味着目前的社区组织保持不变,私人的学前教育机构拥有者不能成立管理委员会,米德报告与《5岁》之前的另一个区别在于,米德报告在学前教育中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顾问。然而,《5岁之前》认为特殊教育服务应该在所有的教育机构内设立。

  1972年开始实行第二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和保育所

  《幼儿园教育大纲》几次修改而成新的《幼儿园教育大纲》

  90年代,朝鲜实行“幼儿公育”,比较重要的是在1996年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

  1975年,巴西教育部设立了下属部门学前教育协调局,它的主要目标是为学前教育制定细致的国家规划。

  八章:1982年,韩国制定了并颁布了《幼儿教育振兴法》,该法将“新村合作幼儿园》更名为“新村幼儿园”;承认文教部和内务部领导下的二元化的幼儿园和新村幼儿园均为学前教育机构;取消附设在小学的公立幼儿园,在中小城市,农村及偏远地区增设公立幼儿园。该法还制定了振兴学前教育基本计划,其内容和方法的改善、教材和教具的研究、开发和普及,教师的培养和进修以及其他支援措施的基准和文献。

  学前教育的内容及途径:

  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社会、自然、艺能和语言五个方面。

  韩国幼儿教育的途径有两条:1、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内部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2、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社区资源。

  朝鲜的托儿所、幼儿园的行动资源体制依据1976年4月29日公布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规定,由中央的教育保健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负责,只有农业部门的托儿所,幼儿园由指定相关负责。

  朝鲜学前教育的特色:

  1、重视礼仪教育 2、重视艺术情感教育

  3、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4、通过集体对儿童进行教育

  5、师资培养规格高,再教育体系完善

  6、办园形式多样,支持体制健全

  朝鲜学前教育的不足:

  首先,朝鲜尚未实施开放政策,对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采取排斥态度,由此其教育处于一种较封闭的状态。

  其次,朝鲜十分重视政治教育,并将之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致使教育活动中忽视教育本身的规律,形式化现象较多。

  再次,片面强调集体教育的作用,忽视儿童个性的发展,“齐步走”的印迹较重。

  最后,采用单一的正面教育方法,忽视儿童人格发展的层次性和立体性,单一化的影响较广。

  朝鲜学前教育呈现的趋势

  1、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呈现出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到教育管理的高度规范化,格式化。

  2、在幼儿园普遍增设电化教育器材,使电化教学逐步成为幼儿园基本的教学手段之一。

  3、音乐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使朝鲜的幼教工作者尝试着从托儿所开始,通过音乐组织孩子的一日活动并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发展,特别是智能发展的作用。

  1939年南非成立了南非学前教育联合会。

  南非学前教育的两难境地:

  南非幼儿教育联合会,德兰士瓦学前教育协会和“日间母亲看护所”协会在州、社区和学校中发挥作用。然而,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考虑到南非的人口背景。南非由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语言群体组成。他们在经济上也是有差异的。南非不仅在政治上发生变化,而且在向城市化方向发展。因为它的市场主要被英国和西方世界所占领,都市场的进程包括对西方价值文化和语言的接纳。此外,经济上最穷困的黑人群体的人口数目急剧增长。这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挑战。

  九章:1909年,出版了《蒙台梭利教育法》

  儿童具有生理和心理双重胚胎期——人不仅有和运动共有的同一个细胞发育成胎儿过程“生理胚胎期”,更有独有的从出生时的“精神空白”到1岁以后形成和发展了许多心理感受点和器官的“心理胚胎期”。

  “工作”的主要作用促进儿童发展,同时兼有愉悦儿童身心的作用。

  “有准备的环境”

  1、必须是能够适合儿童发展的节奏和步调的环境

  2、必须是儿童能够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的环境

  3、必须是对活动材料有所限制的环境

  4、必须是有秩序的环境

  5、必须是与成人环境孩子有安全感的环境

  6、必须是能够保护孩子有安全感的环境

  7、必须是对儿童有吸引力的环境

  蒙台梭利教育法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1、蒙台梭利教育法和生物学研究2、蒙台梭利教育法和实验心理学研究3、蒙台梭利教育法和缺陷儿童研究4、蒙台梭利教育法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伊塔和塞根是19世纪训练心理缺陷儿童的著名人物

  “导师”——环境的提供者、示范者、观察者、支持者和资源者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1、儿童心理发展是“潜在能力”在适宜环境中自然表现。

  2、儿童心理发展存在敏感期

  3、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

  4、儿童心理发展通过工作实现

  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特点

  1、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它就像一个家、“儿童之家”内的一切都符合儿童的标准、环境布置安全、美观而有秩序。

  2、教师是儿童的导师——环境的提供者、自由的保障者、儿童发展的协助者。

  3、教具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对象——刺激的孤立性、操作的顺序性、工作的趣味性、教育的自动性。

  蒙台梭利的教育观: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

  教育方法:1、由“有准备的环境”2、作为“导师”的教师3、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

  十章:皮亚杰理论涉及“图式”“同化”顺序“平衡”

  皮亚杰认为人的智慧和人的身体一样都有一定的结构,人的智慧结构叫做图式,也叫认知结构

  同化是把外界现实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是主体活动对环境能动适应的一种形式。

  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序

  在主任对环境勇动的适应过程中,同化与顺化这两种技能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叫做“平衡”

  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物理经验主要指儿童在通过主体与物体作实际的接触并对接触的事物加以操作,捉摸而获得的经验。

  社会经验指从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即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观念的交流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经验,是儿童无法从和物体直接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概念。

  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即决定因素是平衡化或自我调节,平衡化是儿童不断成熟的内部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儿童自我调节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去处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课程的主要内容——关键经验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特点:

  1、丰富而又有序的学习环境——活动区(积木区、娃娃家区、美工区、安静区、木工区、音乐节奏活动区、玩沙区、动植物区、产外活动区)

  2、环环相扣的一日生活安排

  3、主动学习的儿童

  4、支持、协助与引导儿童学习并进行课程开发的教师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

  平衡化或自我调节是儿童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决定因素

  一日生活安排主要包括七个环节:计划时间、操作活动时间、整理和打扫时间、回忆时间、小组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和集体活动时间。

  早期儿童教育的未来教育应朝以下几方向努力:

  1、早期儿童教育发避孕药的方向应是多元化的。

  2、课程方面,应强调社会相互作用在儿童交际的发展及认知能力发展听重要性

  3、应进一步研究计算机教学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以便使学习过程更易于为儿童所理解和掌握,并更好地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避免学校学习方面的失败。

  4、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

  5、必须支持家庭每日的需要,以便增强家长的能力,改良儿童生活的文化和家庭的环境。

  6、残疾儿童的教育以及其他状况必须加以改进,以便使他们能在所有的机构中得以和其他儿童一起享受相同的应用的权利。

  德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1、功能论2、学科论3、情境论

  德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援助项目

  1、家庭社会教育援助项目

  2、家庭互助项目

  3、临时保姆项目

  4、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项目

  20世纪上半期美国学前教育

  1、进步主义幼儿园运行

  2、昙花一现的“蒙台梭利热:

  3、保育学校的传入

  4、儿童看护的发展

  先行计划的目标是:

  1、改善儿童的身体健康和体育技能

  2、幸情感和智力发展

  3、改善认知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和概念方面的技能

  4、建立能使将来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态度和信心

  5、帮助儿童与其家庭建立联系,反之,亦然

  6、帮助儿童和他们的家庭发展对社会有责任的态度,同时鼓励社会帮助穷人

  7、增进儿童和家庭的自尊和尊严

  俄罗斯学前教育大纲主要内容:

  1、教育大纲的目标,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发展其能力和创造性想像,发展儿童的交往能力

  2、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1)作为专门的教育组织形式的作业2)非严格规定的活动3)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为儿童提供自由时间

  3、大纲应考虑到实施个别对待儿童,照顾不同儿童群体的可能性,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有组织的作业教学,在20世纪50年代正工引入幼儿园

  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正式被纳入小学学制。

  俄罗斯专家指出,所谓“衔接“是一个双边过程

  俄罗斯国家水平上对儿童入学准备实质的理解是,往常准备包括一般准备和专门准备。

  俄罗斯专家提出了促进细小衔接的整体化和连续化的三个层次的具体措施:

  1、在国家水平上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目标

  2、丰富小学的教养内容

  3、完善幼儿园和小学

  日本幼儿园和保育所在战术的废墟上得到迅速普及的主要原因的三个方面:

  一是法律、法规的保证

  二是经济上的保障

  三是对学前教育的需要大大增加

  《幼儿园教育大纲》规定幼儿园教育目标具体包括:

  1、为幼儿身心的健康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与关心

  5、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991年,文部省又策划、制定和公布实施了战后第三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1、扩大幼儿园入园奖励补助费的适用范围

  2、增加幼儿园的入园奖励补助费的数额

  3、划拨专款确保公立幼儿园园促进设施建设补助费

  “有准备的环境“做两个方面的工作:1、引导和帮助“潜在生命力”的正常成长。使具有“潜在生命力”的儿童成长为正常化的儿童。2、纠正因不良环境影响而造成的“潜在生命力”的偏态特征。使得儿童的“潜在生命力”走上本来应该走的“正常化”之路。

  “有准备的环境”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能够适合儿童发展的节奏和步调的环境

  2、必须是儿童能够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的环境

  3、必须是对材料有所限制的环境

  4、必须是有秩序的环境

  5、必须是与成人环境相关联的环境

  6、必须是能够多保护孩子有安全感的环境

  7、必须是对儿童有吸引力美的环境。

  “导师”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

  1、为幼儿创设有兴趣的和探索性的可供幼儿与之 相互作用的活动环境。

  2、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以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环境,操作环境中,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让幼儿切实成为活动的“主体”。

  3、“导师”还应该在观察和了解儿童的基础上,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关键问题等等。

  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基本结构七种智力分别确定为:

  1、言语—语言智力 2、音乐—节奏智力

  3、逻辑—数理智力 4、视觉—空间智力

  5、身体—动觉智力 6、自知—自省智力

  7、交往—交流智力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分析研究,该理论的主要含义有:

  1、每一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2、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同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3、个体智力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制约

  4、智力是多维的

  多元智力课程——光谱方案

  光谱方案的主要特点

  1、课程和评估相结合

  2、课程的开展以儿童的强项为线索

  3、发展性评估

  4、学习环境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

  光谱课程活动主要分四个步骤:

  1、让儿童见识或接触广泛的学习领域

  2、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发现儿童的强项

  3、发展儿童的强项

  4、把强项迁移到其他领域和学业表现中去

  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

  1、课程目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和创造性发展

  2、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追求多样性

  3、课程评价上追求发展性

  “弹性计划”——即所谓的“生成课程”

  瑞吉欧教育的基本概念:1、方案教学2、生成课程

  方案的一个核心特点是它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瑞吉欧教育的主要特色——儿童的百种语言

  儿童的创造和想像是最明显地表现在他们结合并跨越各种感官功能,穿越一种媒介之间的能力。

  “语言”在其中是指儿童学习和表现的工具,是一种基本的认知交流和表现各国学前教育机构的行政管理

  1、平行模式 2、两层次模式 3、统一模式

  世界学前教教育课程改革趋势:

  1、强调幼儿主体性发展

  2、强调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强调在活动中与游戏中学习

  4、树立大课程观

  学前教师教育制度:

  1、师范型的培训制度

  2、非师范型的培训制度

  3、混合型的培训制度

  幼儿师范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定向型与非定向型相互渗透

  2、幼教师资培养的三个阶段趋向整体化

  3、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

  幼小衔接世界各国采取的做法大致可分为两类

  1、普遍的做法是重点发展入小学前1-2年的预备教育,即将5岁左右的幼儿教育列入学校教育体系的最初一级,称为小学预备班或小学幼儿班或幼儿园预备班。

  2、设置跨越幼儿期和儿童期的教育机构,进行学制改革的探索和实验,以实现幼小衔接。

  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

  1、政府重视,加强立法和不断增加投入,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

  2、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学前教育,多渠道办托幼机构,适应不同社会需要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1、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2、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3、家园共育

  4、倡导多元文化教育

  5、以保障儿童权利为中心的幼儿教育民主化趋势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儿童权利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