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难吗 怎么学习简单
现在很多人在自考的时候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是面对这门专业也遇见了很难学习的科目,那就是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难吗?怎么学习简单?下面重庆自考园区收集了一些资料就来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教你怎么学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简单。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自考《古代汉语》的考试情况。
这些题目当中,大家最棘手的应该就是古文加标点题,那么今天咱们就重点讲解一下怎么给古文加标点。
我国古代的书籍文字一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称“白文”。给典籍文字加标点符号是比较晚的大约是在南宋以后。我们阅读古书常会遇到“白文”,也就是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典籍文字。这时,就要求我们具备断句的能力,才能直接阅读古代“白文”典籍。
句读是古人的说法,一句话讲完了,或者说表达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以后的停顿叫做句;一句话没讲完,或者说一个意思还没有表述完整而需要停顿的地方叫做读。两者合称为句读。
古书的标点步骤:
一、首先要通观全篇。
拿到一段文言文,不要急于断句标点,应当先默读一至两遍,体会文章的内容大意,要在真正理解了这段文字的意思以后,再着手断句标点。有时候前面有疑难之处,可通过下文找到答案。
二、其次要梳理脉络。
把握一段文字描写了什么人物,陈述了什么事件,帮助了什么道理,事件的前因后果如何等等线索对正确地标点古文至关重要。
三、更重要的是必须吃透文意。
对多义词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吃透它在文中是用的哪个义项,把多义词的义项弄错,就会误导我们破句或失读。例如:
*(范蠡)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爲鸱夷子皮之陶,爲朱公。朱公以爲: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史記•貨殖列傳》)
这样标点显然没有弄清“陶”在文中的意思,误把“陶”理解为陶器。实际上这裹的 “陶”指的是山东的定陶,因其地有山如陶竈的样子,故称陶。我们即便没有接触过《史记•货殖列传》,也可以通过上下文推出陶为地名。上文“适”是到的意思,“之”在古代文献也有“到”的用法,适、之同义。“齐”为到的地方,则“陶”也应该是到的地方。下文,“陶天下之中”,更是道出了陶的地理位置。因此,原文应当这样来标点:
(范蠡)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爲鸱夷子皮;之陶,爲朱公。朱公以爲: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
四、固定搭配。
比如,古代汉语表示判断句的一种固定搭配“……者,……也”,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在“者”字后打“,”在“也”字后打“。”是没有问题的。有的是句首发语词,如“夫”“盖”等,既是句首,在它的前面就应当是句尾,所以在它前面打上“。”也是没问题的。语气词“矣”一般都是放在句末的,因此在“矣” 字后打“。”
一般也不会出错,可要注意“矣”有时通作“以”的情况。
人物主语后面跟上一个“曰”字,一般表示后面的句子是该人物说的话,在日字后打上“:”号,把他说的话引起 来一般也是没有问题的。但要帮助的是,这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有的时候像“矣”这类句尾语气词是很少用的,像上述这段文字,通篇找不出一个“矣”字,仅仅依靠虚词面对这样的白文就会束手无策。
古文加标题重要的还是要多联系,找到语感。希望大家都能战胜它。也可以来联系重庆自考园区在线老师,给你更多考试咨询。